(两会授权发布)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农民收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胡浩 赵晓辉 侯丽军)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全国农事活动正从南到北全面展开的春天,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就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农产品质量、农民收入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粮食安全形势如何?
一边是粮食生产“十一连增”,一边是粮食进口不断增加。我国粮食究竟安不安全?对此,余欣荣十分肯定地说:“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很好。”
“这些年我国粮食进口量在不断增加,去年进口总量是1亿吨,但其中70%以上是大豆,谷物类进口量只有1952万吨。玉米和小麦进口量下降,只有大米及一些工业用粮有所增加。”余欣荣说,由此看出,粮食进口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国内粮食需求日趋多样化,工业等方面的用粮日益增加。
他说,去年我国实现粮食总产“十一连增”,创下三个新高:一是粮食总产创新高,达12142亿斤;二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创新高,达到每亩359公斤;三是人均粮食占有量创历史新高,接近900斤。
“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稳定登上较高发展水平,所以粮食安全形势很好。”余欣荣说。
“中国人的饭碗要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余欣荣说,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护和调动好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提升粮食基础保障能力,提升科技的支撑能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农业发展怎么转方式?
“一方面农业实现了连年丰收,但另一方面在生产方式、结构上承受着巨大压力,农业自然资源已经到了严重透支的地步。农业到了要减压、减负的时候。”余欣荣说,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摆到重要位置。
“不能出现粮食产量的明显滑坡,还要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使粮食产能不断加强。”余欣荣说,要优化种养结构,加快畜牧业发展,还要努力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他说,力争到2020年农药、化肥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要探索农业用水最低保障红线制度,启动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西北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要加大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启动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政府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服务等系列新机制。
种业困局如何破?
强农必须先强种。我国种业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的困局怎么破解?对此,余欣荣回应说,现代种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基础性领域,农业部把种业科技体制的改革创新作为整个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大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为解决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的问题,我们去年创设了中国第一家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行公开公平交易,短短两个月交易金额就有三千多万元,一批过去锁在铁皮柜里的科研成果在平台上公开交易。”余欣荣说。
他说,农业部在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种业科技成果权益化改革试点,对种子品种、种子材料、种子软件等进行确权,不仅机构可依法取得发明权、占有权和处置权,还会根据科研人员对发明成果的贡献大小,赋予发明人一定的占有权和处置权。
农民增收形势未来怎样?
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接近万元大关。农民的钱是从哪儿挣的?未来形势如何?对此,余欣荣说,得益于城镇化、农业发展、惠农政策、农村改革等,农民增收形势总体向好,未来还将保持增加势头。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9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由2009年的3.33:1缩小到去年的2.92:1。
余欣荣认为,农民增收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使农民外出打工工资性收入增长;农业稳定发展,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有序流转,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
他预计,随着转方式、调结构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民收入还会继续增加。一是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二是要深化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改进目标价格补贴的方式。三是要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五是推动农村扶贫开发,推进精准扶贫。
“舌尖上的安全”有保障吗?
在回应食品安全问题时,余欣荣说,总体上讲,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消费安全有保障。
他说,近几年,农业部对全国蔬菜、畜禽、水产质量安全进行了抽检,合格率基本在96%以上,且呈不断上升态势,但在个别地区、个别品种、个别时段,有关农产品质量的违法违规案件仍时有发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政府监管部门的态度是坚决的,“有1%的问题就要采取100%的努力”,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他说,这些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断减少,特别是通过专项整治和加强机构能力建设,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类问题得到较好控制。生产者的质量意识、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都在稳步提升。
“下一步,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篱笆扎得紧而又紧,强化地方负责制,不断提升监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