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校级团课感想】毛泽东九嶷山乐天宇有感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孙一铮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6-03-24
 

七律 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它就留下了一个谜团:这位“友人”是谁?为什么毛主席赠诗给柳亚子、郭沫若时,都有名有姓,而对这位“友人”却隐姓埋名呢?这个谜,后来竟然嬗变为一场争论———关于这位“友人”究竟是谁的争论。他是谁?今天团课就是来揭秘的。他就是曾经被毛泽东当面称为“九嶷山人”的乐天宇。

       一开始主讲老师给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乐天宇,中国农林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毛泽东同志的亲密友人;他是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官桥乡麻池塘村人,1919年,就读于长沙第一中学的乐天宇成了毛泽东的密友, 乐天宇的家乡在湖南的九嶷山下,故毛主席称他为“九嶷山人”。老师整场报告会给我们讲述了乐天宇的生平故事。听后我感触良多。1980年乐老回家乡考察,向地方政府倡议,成立了九嶷山泪竹自然保护区。乐天宇是我国最早走进农业科学领域的知识分子,也是最早投身农民运动的革命家;他最早发现了“烂泥湾”。他的“官”越作越小,对农林科学的贡献却更受重视。毛泽东写诗赠他,他却要求划掉自己的名字……乐老的谦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更是难得可贵。乐老是当时整个共产党缩影。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北京农业大学,由乐天宇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党总支书记。乐天宇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摧残。粉碎“四人帮”后,他得到平反,恢复了名誉。不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坚信党,始终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绿化。在党错误时,乐老选择了忍受,事实也证明忍受是最正确的选择,他义无反顾地再次投入农业,敬业精神和对党的信任忠诚值得尊敬。听完整场报告会最令我感动的故事是在文革之后,乐老带上补发给他的全部工资,回到湖南宁远县家乡自费办学。受到当地政府和山区人民的拥护和欢迎。1981年九嶷山学院正式开学,当时没有校舍,乐天宇就借用舜帝陵庙简陋的厢房,甚至把将军树的树荫当作校舍。没有课桌,就用土墩、石块当桌椅。没有正常经费来源,乐天宇把“文革”后国家补发的5万元全部拿了出来。后来,他还把每个月的350元离休工资,也绝大部分用于学院的创办之中。乐天宇坚持与全校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带小凳在露天坪或厂棚上课,他以身作则,住破庙,吃粗菜淡饭,乐老虽佝偻龙钟,身体有病,仍与大家同吃同住上课。还将每月从原单位离休后照发的350元工资,除留50元生活费外,余均交给学院充作师生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他还不取报酬,亲自讲课,经常工作至深夜。

       他经常穿补丁衣裳。严冬,他仍穿着旧棉衣和破胶鞋。老师们都劝他买双棉鞋他也不肯。他经常教导师生:“人,不可‘宴安沉毒’,日常生活,要研究怎样过得经济,过得合于健康,但不可过于沉毒于小生活之中,忽略了大的志气。

       乐天宇曾慷慨陈词:“如果谁是为了一张文凭,为将来的工资待遇来学,我劝他今天就离开这里。”还说:“这里没有‘铁饭碗’,……只有培养有真才实学之人,才能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要知天生我才必有用,还恐英雄无用武之地么?”肖克将军曾亲莅九嶷山学院,见乐老住的是简陋狭矮的木板房,睡的是几块木板搭起来的“摇摆床”,夏日太阳直射木板房以致热得让人难受,冬天寒风吹进木板房以致冷得让人难受。知识渊博的乐老不仅知道农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且也深知教育的作用,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