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这是毛泽东一首题为《答友人》的诗,在1963年12月公开发表的时候,就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谜:这位“友人”是谁?为什么毛主席赠诗给柳亚子、郭沫若时,都有名有姓,而对这位“友人”却隐姓埋名呢?通过曾松亭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友人”是指一位中共早期的革命者——乐天宇。
乐天宇,湖南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由毛泽东领导的湖南“驱汤”(汤芗铭),“驱张”(张敬尧)等爱国运动,出席过由毛泽东召集长沙各校教职员代表和学生代表联席会议。1924年1月,他与陈毅同一日转为中共党员,乐天宇任第一任中共北农大党支部书记,其后任中共北京西郊区委书记。1926年冬,乐天宇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被捕,面对酷刑,守口如瓶。1930年,逃出监狱,于《红军日报》担任记者。
1940年5月中旬,乐天宇一行6人,辗转47天,走遍了甘泉、延川、固临等15个县,采集了2000多种标本,考察了整个边区的土壤、气候、林相及其分布情况,行程千余里,发现离延安80多里处,有一个叫烂泥洼(后改为南泥湾)的地方,水源丰足,土质肥沃,很有开垦价值。后来,乐天宇为延安引入了西洋苹果乔木,将延安人引上脱贫致富的大道。建国后,乐天宇在北大、清华、华大三个农学院合并后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后离开北京,在海南岛,收集植物标本,系统地调查研究橡胶林与其他物种的依存关系,提出了营造防护林带和提高橡胶产量的综合开发方案,为发展中国的橡胶产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乐天宇献身革命事业,无私无畏,在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道路上,为发展祖国的农林事业做出了贡献。正如无数其他先辈一样,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永远值得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尊敬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