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工学院】【校级团课】【感想稿】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8-12-13
 

传承匠心 塑文化自信

 

在11月1日,我们有幸听到了方韦老师带来的讲座——传承匠心 塑文化自信。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同学们传承传统文化的信念。

老师首先由南京开讲。南京,这个六朝古都,神秘而令人向往,他如数家珍的带来了南京的故事,带领同学们走进了那个神秘的古都。接着,老师讲起了丝绸——我国的文化标识,提到丝绸,不得不提我国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匠人为先。没有勇于担当、一丝不苟的精神,就很难造就一代匠人,更谈不上工匠精神。匠心,要坚守初心、执着专注,这离不开沉淀,尤其是青年人的传承。安然于无闻,执着于真知。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坚守本心、求精求新的态度,又是一个人的沉潜和整个社会的沉淀。面对浮躁之气,能摒弃喧嚣,常怀赤子之心,是当今青年应有的品性,也只有静下来才能坐得住、做得好。为每份设计赋予情感,为创造而快乐、为专注而感动,未来某一天,当我们面对“中国智造”时就可以自豪地说:“瞧,那是我设计的!”

所以,为了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我们青年人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传承匠心,塑文化自信!

                                                                                                                                                                                                                                                                  

 

传承匠心,塑文化自信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这似乎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都是有重大影响。在这个呼吁创新,呼吁科技发展的时代,这些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文化却越来越被疏远。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义不容辞。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追溯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是实现文化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关键。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犹如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不会昌盛,不会繁荣,更不会立足世界之巅。
        手工时代的中国工匠相信愿力无边,不管是做佛像,还是打家具。即使只是打造一个金丝楠木柜子,可能都不是一个工匠一生就能做完的。往往是爷爷做出粗坯,父亲做完粗工,孙子再精雕细琢,穷尽三代才打造出一件精湛的柜子。陆续建造了一千六百年的莫高窟,那是多少代无名工匠,用尽了自己的体温去焐热了菩萨的慈悲。时间不可逆流倒转,洞穴人不再岩壁上作画,希腊人不再用大理石雕刻,工匠不再去山洞里描绘飞天,人们不再往纸上涂墨汁,没有人再对着原野画麦田,咖啡馆外面看星空,这些美的事物都在消亡,如同可怜的自然界。但人们也发现,媒介和工具不是消亡是替换,当每一件新的技术变革出现,美神都会换一件衣服,栖息在新的载体上面。就像从岩壁到甲骨,从纸张到kindle电子书,书籍的形式在变,阅读一直被继承,审美永远在变,但美一直存在。说书人会死掉,故事却始终流传。
       传承匠心,树立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让我们的文化在世界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