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龙教师带队,来自不同学院的8名学生赴佳县调研。调研团先后走访了佳县方塌镇谢家沟村、柳树会村东方红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高盛养殖专业合作社、泥河沟村、向阳湾村、王宁山村,分别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关于农村、公司、合作社建设现状、存在问题、未来规划等情况的介绍。
佳县农村各展新貌
谢家沟村自然条件差,地貌山大沟深,交通饮水十分困难,生产生活极不便利。为了彻底改变村居现状,解决村民出行难、饮水难的问题。2014年6月该村开始实施第一期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涉及搬迁村民121户508人。2017年实施第二期搬迁工程,共涉及16户34人。同年,新建18间幸福院房屋、新村小学(含幼儿园)。新修5公里通村水泥路、建成占地10亩的六间农机合作社库棚,打灌溉机井2口。
目前新村水、电、路、绿化、医疗卫生、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红白理事会、学校、垃圾处理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干、能致富。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致富渠道,先后到全国走访学习,制定出五年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以现代特色农业(种植+农机专业合作社)、科学养殖和新型产业(光伏+风力发电项目)为三大主导产业。
柳树会村东方红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2005年,主要生产杂粮、杂粮挂面、手工挂面、小米锅巴、山野苦菜、苦菜茶等4个系列26种产品,该公司与周边农户签订小杂粮种植协议,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资料供应,每亩补助100元,按市场价收购,带动1572户群众年均增收2000多元,带动残疾人97名,每年出资3-5万元资助残疾人生活。同时,依托星创天地,吸引入驻小微企业3家、手工挂面加工大户42户、大学生创客32人等,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高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6月,以养殖驴业为主。合作社成立以来,共吸收周边6个村的125户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合作社保证前3年初创期,每年给予不低于12%的分红。2017年年底,为125户贫困户发放共计12.5万元现金,同时每位股民还领到一袋大米和一桶食用油。
高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王高平介绍,自己返乡创业创办高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目的,不看赚取多少经济回报,而是为了回报家乡,带领依然在贫困线上劳作的乡亲摆脱穷根。截至目前已帮助周边村镇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共计1000余户农民受益。目前合作社已在计划投资拟建驴全道驴产品加工工厂,打造“互联网+畜牧业+生态+养生+扶贫"的新型养殖场产业链运营模式,并采用健康生态+投资收益+扶贫共赢的方式实现农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毛驴产品加工工厂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进一步为本地农户提供更多有保障的就业岗位。
号称“天下红枣第一村”的泥河沟村发展,按照扶贫工作的要求,坚持旅游扶贫方针,以稳定增加村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产业扶贫旅游带动为主要手段,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以整村推进为基础,统一规划,推动旅游业发展,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配套、改革创新投入机制,提高产业效益。同时强化村两委凝聚力,力求干部务实,民风淳朴。促进扶贫项目的长远发展,完善推进,实现全村贫图农户彻底脱贫致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6年向阳湾村与张包山村合并,组织新的向阳湾村。过去,因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加之农村青壮劳力外流严重,村民致富步履维艰。2015年“两委”换届后,新班子结合本村实际,确立了“抓党建、聚民心、兴产业、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生态向阳、文明向阳、幸福向阳”的目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向阳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配套设施和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较大提升,水、电、路、网、讯全面贯通,老年幸福院建成投用,文化广场、医疗卫生室、红白理事部、干部代办便民点等一应俱全。
近年来,王宁山村立足红枣资源优势,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三变”改革,盘活资源资产,推行“3+X"产业发展模式,创建“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机制,建立扶贫车间,将“红枣原生态循环产业链”贯穿在各个扶贫车间中,形成扶贫农场,不断增加红枣附加值,激发农民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红枣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走访过程采访了几位农户,其中让大家记忆深刻的是一位在农场工作74岁的老大爷,他告诉我们他现在一个月工资3500元,包吃包住,需要干的活也不是很辛苦,这全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村里的帮扶。
采访王宁山村民
调研感受
谈及感受时,李东原同学说:“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脱贫不受限于自身条件优劣,在于找准方向,因地制宜,敢试敢做,只要多学习多下功,没有脱不了贫的人,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许译文同学认为,扶贫不光看干部的带领,更重要的是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脱贫不仅要脱掉实际生活的贫困,更应该脱掉贫困户思想的贫困,国家的扶贫政策不是坐吃山空的资本,自给自足才是国家脱贫政策的本心。
刘志飞同学对陕北较为贫瘠的土地感到吃惊,满山的野草,也无法解决当地养殖业的草料问题,马家沟的佳米驴养殖场的草料需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购,如果积极引进高产高抗性草种,发展草原,无论是带动当地脱贫致富,还是当地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都将会有一个较好的成效。
张丹妮同学表示,政府应该在全县范围内利用本地的产业优势---大面积枣树种植,在红枣产量以及品质方面进行投入,以确保生产出数量多,品质高的优质红枣。而我校园艺学院果树逆境实验室或许可以把一些在果树方面的抗逆方法在陕北枣树上加以实施,为红枣的产量以及质量的提升添砖加瓦。
刘佳佳同学说到,两天走访让自己对家乡陕西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前的佳县几乎除了山和满山遍野的枣树就没有什么了,农民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收入却少之又少。现在的农民不但搬迁到了新的房子中,而且有了产业扶持,收入更加可观。没有产业的村子也通过养殖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方式获得政府帮助,进而脱离贫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推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通过此次走访,团队师生们对扶贫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体会到了乡镇村各级干部以及青年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干部是国家政策和老百姓之间的枢纽,政府起好了带领作用,百姓才能有信心摘掉贫困的帽子。而信息时代的年轻一代更是接通农村和城市的纽带,只有打破常规,敢闯敢做,才能拓宽农村脱贫致富的道路。
调研团师生与泥河沟村干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