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记WWF赴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分队系列活动

来源:WWF赴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分队   作者:卢小三 李慧茹   发布日期: 2012-07-28 浏览次数:

 

  近日,秦岭青年使者赴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分队“绿色秦岭,你我同行”系列活动已圆满完成,队员们告别了馈赠于他们难忘记忆的秦岭大山安全返校。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的乡亲们记住了WWF秦岭青年使者,,记住了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记住了西农学子身上所展现的“诚、朴、勇、毅”精神。

用走访联系你我他

  赴牛背梁国家自然保护区分队抵达朱家湾村的第二天,围绕朱家湾村经济发展模式与居民环保意识的调研活动便有序的展开。调研以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丰富社区资料为后期科技支农活动奠定基础。走过不同的家庭,朴实的民风、热情的招待使队员们感受到秦岭大山中的浓浓乡情。调研中,队员们认识到人间百态,体会到真实的民情,他们的汗水洒在大地上,令人感动的记忆却在心间永存。行走间,秦岭大山里留下了青年使者的足迹,队员们真正走进了村民的生活,村民们也对这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WWF秦岭青年使者”有了新的认识,双方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用知识为梦想导航

  在朱家湾村侨爱小学,青年使者们举行了“绿色班级”的开课仪式,支教活动正式启动。队员们向学生们阐明了“绿色秦岭,你我同行”的宗旨,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绿色的种子。他们鼓励孩子们从小事做起,投入到生态保护的行动中来。“绿色课堂”上,队员们不仅通过支教的形式向孩子们教授知识辅导功课,更致力于锻炼孩子们的能力,引导孩子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孩子们的梦想导航。队员们表示,短暂的支教活动能带给孩子的知识很有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支教不应该局限于一种形式,更应该是一种激励,一种精神上的充实。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为加强科技支农力度,我校动科学院张恩平副教授亲赴牛背梁,进行实地考察,为当地居民带去了专业技术指导。作为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经济发展专家,张恩平副教授鼓励村民们树立“品牌”概念,在用技术发展生产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的保护,使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为进一步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精神,用科技助力当地农业发展,使更多的农民获益,张恩平副教授与植保学院植物病理方向研究生李金岭联合为朱家湾村村民带来了关于养殖、种植技术的专场培训会。本着“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需”的原则,李金岭学以致用,对当地普遍存在的现象——核桃成熟前发黑提早落果的现象进行了剖析,使长久困扰村民的问题得以解决。

把绿色留在牛背梁

  在牛背梁森林公园的入口处,精美的宣传图片吸引游客们驻足观看。青年使者们的身影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耐心的向游客们讲解海报的含义 ,向游客传达了WWF“遏制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的理念。队员们根据村长的建议,在生态保护宣传中重点突出了生活垃圾对生态的危害,以期将绿色、和谐、文明的生态旅游理念推广开来,鼓励游客们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的同时能够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此次宣传,旨在使更多的人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生态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号召人们参与进来,共同建设绿色秦岭。

  为了更好的巩固此次“绿色秦岭,你我同行”活动的影响力与持久性,队员们提出了以保护站为依托,在“绿色课堂”中招募孩子作为绿色联络员,组建了“绿色交流站”的想法,并得到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老林保护站以及朱家湾村村委会干部的认同。把活动常态化,使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的事业中,积极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秦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队员们以“走进社会,体察民情,学以致用”为出发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或许,作为年轻的大学生们能改变的东西同样有限,但他们在用实际行动传递一种信念,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的努力与执着,感召着更多的人参与到共建绿色秦岭的活动中来,在这条路上一路同行。

                                                                                  编辑: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