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信息学院赴河北梆子传统文化调研队自8月6日起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梆子戏曲文化进行了暑期宣传和调研工作。
舞台虽小内容宽,古今中外故事藏------了解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它既能很好地表现历史题材,又能反映现实生活,分直隶老派、山陕派、直隶新派三种艺术流派,具有明丽、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河北梆子唱腔分有生、旦、丑三行,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行当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行,演唱技巧有吐字、发音、用气等。代表作如《宝莲灯》、《辕门斩子》、《梁祝》等。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合照
听一段戏曲,品一种人生------走进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成立于一九五九年,著名艺术大师荀慧生曾任第一任院长。2013年在“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评比中成功入选,成为河北省唯一一家戴上“国字号”的院团。建院以来,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艺术***************,是河北梆子剧种的保护单位和示范基地,承担着保护、继承、发展、创新河北梆子这一优秀古老剧种的责任。
在社会实践考察的期间,我们有幸采访到了青年演员张晓涵。她向我们介绍了作为河北梆子演员的日常训练。河北梆子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对于演员的要求很高,从基本功的下腰,踢腿等,再到身段和靶子,再到曲目的学习和训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里的每一步、每一项都要求演员做到完美,达到观众能接受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上呈现出精彩的表演。此外,她还为我们展示了部分戏曲片段《卖水》。
采访青年演员张晓涵
引戏曲入心,助力文化发展------宣传、调研、现状
除了进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采访外,团队还在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部分农村、街道进行了宣传、调查工作,同时,队员依托网络力量,发起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喜欢听河北梆子戏曲的多是老年人和中年人,然青少年人较少,大部分人对于河北梆子的了解也仅仅浮于表面,且大多通过网络屏幕等观看,而真正静下心来坐进剧院的较少。
宣传调研
实践感想
文化的传承,是精神的延续;艺术的流传,是文明的传播。听曲,是一种心灵享受。小小的舞台,大大的力量;不同的戏曲,犹如体味不同的人生,散发着它独有的文化魅力。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走进了河北梆子,我们相信,河北梆子戏曲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向前航行,也将永远航行下去。
演员张晓涵展示戏曲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