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2020年3月3日 第9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学院老师穆艳正在直播授课。 本报记者 程刚摄
本报记者 程刚 通讯员 杨远远
“没想到快退休了,还赶了回时髦,当上了女主播。”刚刚结束网上授课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女老师马青一边整理着直播设备,一边和记者侃侃而谈。原来,这是她第一次经历直播授课。为了给学生们留下好印象,她化了淡妆,还特意穿了职业装。这种颇有仪式感的课前准备,让她回想起30年前第一次走上讲台时,那种既紧张又兴奋的感觉。
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按照抗击疫情工作要求,停课不停学,把课堂办在网络上,让平日熟悉课堂教学的大学老师们,也要具备网上直播授课能力,努力培养一支抗击疫情的“主播队伍”。
“主播”背后的故事
2月17日上午8时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上课堂准时开课,这也是该校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开展网络教学活动。仅在开课第一天,全校共开设课程397门次,307名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同时在线上课学生达1.4万人。
据学校教务处处长陈遇春介绍,从开始发动教师、编制规范、审定课程、编制课表,到网络教学的试运行不过12天时间,参与线上授课的老师们,就自己设计完成了567门线上课件,占到春季学期总开课门数的66%。
植物保护学院戴武教授感慨地说,这次网络课程确实是个挑战,所有教师都要按照在线教学的要求准备课程,又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把有效学习与战疫情结合起来。
在开课首日的课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胡少军老师主讲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让95名在线学习的大学生收获颇丰。可谁能想到,胡少军老师是在湖北老家进行的直播。往年,胡少军总要回老家过春节。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胡少军至今还隔离在湖北老家。但是,为了不耽误网上授课的工作要求,他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同事传来的教材扫描件,整理备齐了授课所需的所有材料,保证了这门课的顺利开播。
“各显神通”的直播课堂
为了能够顺利开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学工部、教学发展中心和网教中心也纷纷启动了高效的协调保障工作,大胆探索各种技术平台,推出多种直播、录播和互动教学新模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直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在网络教学、多元化考核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特别是教学中,有机融合教学与思政工作,确保学生在学习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宏鸣告诉记者。正是基于教师对网络在线教学的资源建设与线上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才保证了线上教学的效果。
针对自己的网络直播课,园艺学院孙先鹏老师感触很深,他告诉记者:“我要想办法和学生互动,不能自己在那里唱独角戏。”讲到一个知识点,孙先鹏会有意识地停下来,询问学生的听课效果,还会专门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线答题。
“外科手术徒手打结技术课程”是动物医学院学生必须掌握的手术基本功之一。为了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动物医学院张欣珂老师举办了一场线上徒手打结比赛,让学生们把自己录制的打结视频发到学习交流群里,张欣珂用了3个多小时逐一进行查看,再将操作不当的视频进行截图并点评。课后,张欣珂还根据学生成绩给予奖励,当然,奖品也足够“硬核”,全是学生练习用的手术器械和硅胶模型。
“互联网+教学”的广阔天地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开展新农科教学探索,推进农科与理、工、文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对此,学校有机化学专业20多位教师在开展网上授课工作中,积极开展“PPT讲录预习+直播+讨论”多形态互补的混合式教学,加强线上和课下主题互动研讨。
同时,老师们还会在线督促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记录学习要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探索的积极性。据化学与药学院王俊儒老师介绍,截至目前,以新理念建设的有机化学在线开放课程选学近9000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直播课上,教师讲到一些有机化学与生物、医学、材料等精彩内容时,往往会结合防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入耳入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陈玉林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和高校运行带来了重大挑战,也给网络教学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既激发了教师教学创新的激情,又历练了教师教学创新的能力,促进了高等教育一次重大的教学变革。下一步,学校将全面提升信息化教育水平,打造一个高水平的网络教学平台,让这支专家教授组成的“主播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教学指导服务。
原文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003/03/content_716390.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