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团学组织» 学生会» 新闻中心» 校会新闻» 两会声音(4)吴普特:立足新发展阶段 高质量推进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两会声音(4)吴普特:立足新发展阶段 高质量推进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来源:人民网 作者:孙竞 发布日期:2021-03-15 浏览次数:

人民网北京3月15日电 (记者 孙竞)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提出加大涉农高校、涉农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接受人民网视频访谈,就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高质量推进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对话记者。

人民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今年带来了哪些建议?

吴普特第一个建议是关于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立乡村学一级学科的建议。去年,国务院学位办设立了第14个学科门类,即交叉学科门类。我之所以建议把乡村学设立为一级学科,主要是因为乡村振兴涉及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乡村治理和文化传承等复杂问题,以传统单一学科为主的知识体系和科研体系,难以解决这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对人 才和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学科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因此,设立乡村学,从学科角度,可以系统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复杂科学问题和人 才培养问题。

今年的一项主要任务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要求我们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字总要求来进行和实施,过去我们传统的农学学科没有按照这个方面来考虑学科设置,仅仅把农业看成第一产业,现在农业农村要统筹考虑。面对这样一个研究对象,我们所需要的人 才、传统农学的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的,社会学的知识也是远远满足不了的。所以,必须跨农学、工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来构建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设立新的一级学科,来满足我们国家乡村振兴的需要。

第二个建议是关于设立“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国家科技专项的建议。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棉花、水果、畜牧业等特色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更重要的是,还具有较大的粮食生产潜力,西北旱区的国土面积要占到全国40%以上,耕地面积大概占到18%。但是目前生产的粮食,大概是9%,也就是说还有接近一半的潜力需要去挖掘。这个挖掘要靠什么?就要靠科技。所以,建议设立“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国家科技专项,组织优势力量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集成示范,这对实现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一个建议,是关于在杨凌设立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协调联络机构的建议。随着上合组织现代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建设,将会提高国家的国际化水平,也会提高我们国家的声誉,更好助推“一带一路”建设。陕西省把这个基地的建设就落在杨凌,杨凌是第一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了推动这个基地的建设,我建议能否在杨凌设立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协调联络机构,来共同把这个基地建设好,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建设,促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

人民网:“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呢?

吴普特:新发展理念最终的落脚点和目标就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所以,我觉得新发展理念是我们今后必须长期遵循的一个立足实际的发展理念。它的目标就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可能有这么几层意思。一是发展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要优化。比如说以2020年为例,陕西的财政收入和GDP的比值是8.6%,广东是11.7%,苏州是11.4%,就明显感觉到经济结构还是有差距的。二是要可持续。不能以过分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来换取所谓一时的高速发展,这样肯定不持续,是有问题的。三是要坚持绿色发展,要开放,最终实现共享。所以,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必须遵循而且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发展的理念。什么时候就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我觉得,能够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格局构建出来以后,就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目标。

人民网: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 才振兴的意见》。这两个文件给涉农高校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您觉得涉农高校下一步将如何做?

吴普特:第一项任务是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出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 才。对于涉农高校来讲,就是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能够支撑乡村振兴和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 才,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第二项任务,是要优化涉农高校的学科专业的结构。农业也是一个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未来农业的六大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三产融合。包括农产品的加工,包括乡村的旅游;第二是主体多元。经营主体是多元化的,有小农户的经济,还有涉农的企业,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等等,经营主体的多元就导致了发展模式的多元;第三个特征就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可持续;第四是健康引领。今后的农业必须走健康农业发展的道路。农产品的安全,都是大家很关心的事;第五个特征就是装备智能。因为城镇化在加速,农村的劳动力在逐渐减少,但是18亿亩耕地没有减少,这么多人吃的粮食没有减少,如果装备不智能化,我们的生产效率怎么提高;第六个特征是全球配置。在新的情况下,怎样满足未来农业发展的需求,怎样满足未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这就对我们人 才培养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所以,我们不仅要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 才,更重要的是还要对涉农的学科专业结构进行一个优化调整,而这个优化调整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构建涉农高校学科专业新发展格局的过程。

第三项任务,今年是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年。我们还要继续发挥涉农高校的优势,把在脱贫攻坚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一些好的做法继续保持下去。在过渡期不能仅仅是巩固经验,还要考虑下一步如何发展,那就涉及乡村振兴规划的问题。

第四项任务,就是要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围绕未来农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思考还有哪些科学问题、技术问题需要去攻关,需要去研究,这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第五项任务,我觉得涉农高校还有一个责任,就是把现有的涉农的工作人员,比如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的,特别是一线的农民,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素养,让他们学会我们所研发出来的先进技术,并在生产中应用,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助力我们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

总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乡村振兴,对涉农高校的期待还是比较高的。我们还要认真研究,不断地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为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我们学校的一份力量,提供我们的一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