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实验
外教指导学生
拔尖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我校2002年开办了“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2006年启动创新型***************培养的本科教育改革,2008年在全国农林高校率先成立了独立建制的创新实验学院,进行拔尖创新***************培养模式改革与实验示范。
创新实验学院按照“汇集优秀生源、整合优质资源、着力模式创新”的办学思路,积极推进拔尖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验。经过6年不懈努力,现已成为全校“***************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区、教师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学生自主发展的新天地”。
大胆进行个性化培养机制改革
按照培养有望成为未来农业行业领军***************的要求,创新学院构建了课程体系,突出强化“厚基础”、“善思维”、“强能力”和“国际视野”,将个性化培养机制改革贯穿其中,取得成效。
—— “2+X”贯通化培养机制。“2+X”模式即按大类招生,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按类实施学科通识教育, 强化学科基础, 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第二学年末,按照学业成绩、综合评价与学生意愿实行分流,学生可选择贯通培养(本硕、本硕博连读)通道和本科培养通道两种类型。第三学年末对贯通培养学生进行学业考核,确定研究生培养资格。取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学生,第四学年修读研究生课程,进行贯通培养。“2+X”模式将学生的学科通识教育和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培养理念。
——学生自主选择机制。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课程,由导师与学生共同商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照自己的志愿和学习情况,在学科大类下可自主选择专业与发展方向。学生可选择贯通培养(本硕、本硕博连读)通道和本科培养通道。对外语基础好、有志于境外求学的学生,还可参加“1+2+1”及“2+2”等联合培养方式。
生源质量和办学吸引力显著提升,学生录取成绩超出生源省区一本分数线60分以上,毕业生中76.9%的学生选择农科及生物学科专业继续研究生学习,其中62.2%的学生在我校本硕博连读,5.7%的学生赴国外大学深造。追踪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潜质得到导师的普遍认同,76.7%的导师认为学生培养质量优秀。
积极搭建科研能力训练体系
创新实验学院结合农林高校实际,搭建了全学程的科研训练与能力培养体系,制定了“素质拓展教育”与“创新能力拓展训练”特色化培养项目,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放在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通识教育阶段,设置了“创新素质与能力训练模块”8学分。在实践环节上,以自主实验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系列项目为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结合起来,实现了科创项目、科研训练以及毕业论文的有机融合,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其在大三和大四阶段实现贯通式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农科大类20余门的课程实验进行合并,形成综合大实验。实验室全面开放,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程序,完成实验环节。实验指导人员全程跟踪,实验报告分阶段进行报告会,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兴趣。
从2008年起,每年投入专项经费,资助实验项目共计216项,20项优秀项目获得后补助。一项对2008级同学的调研表明,46.6%的学生认为学院的全学程科研训练安排让自己收获很大,75%的导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予以很高评价。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教授这样评价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好,具有探索新事物意识和能力,有培养前途。”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底,学院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22篇,其中SCI收录56篇、EI1篇,有15篇论文SCI影响因子超过3.0,最高影响因子达到9.6。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学生学科竞赛获得校级以上奖励94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52人次,省级奖项10人次,校级奖励32人次。学生公开发表论文、专利及科技获奖等占到全校学生同类成果的60%以上。
大力探索推行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明确将卓越农林***************培养纳入全校教育中,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贯彻各专业,导师制、与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选课制、教学约定制度等已进入学校日常教学管理。
——教学约定制度。通过对教学过程要素的“四约定”,即授课教师资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四个方面,优化教学过程。实行团队授课,教师能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方法。通过这种约定制度,成功推动了130余门次课程的教学改革, 20余门骨干课程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更新。
——本科教学国际化。一是以课程为中心,引进原版课程、原版教材、原版教学方式,实现国际一流农业大学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方式国际化。学院先后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引进5批9位外教来校完整讲授了7门课程,有4门课程实现了校内转化。二是与国外一流农业大学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赴国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短期访学等多种类型和层次的交流。截止2013年底,共有42人出国(境)学习。
——探索实施学生工作导师制。设立了“学业导师”、“人文素养导师”和“学生事务导师”,分别负责学科教育与学业规划、文明习惯与健康行为方式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学院按每30-50名学生配备1名学业导师,每200-250名学生配备1名文化素质导师。学业导师从相关学科所在学院的青年学者或退休教授中选聘;人文素养导师从人文学院、思政部、体育部选聘;学生事务导师由专兼职辅导员及辅导员助理担任。学院邀请学业导师多次举办“科研素质与能力拓展训练”系列讲座、“沟通与口才”等主题素质报告会等30余场次,举办“卓越杯”辩论赛等素质拓展活动90余项。
我校拔尖创新***************培养模式的成功探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肯定。《中国教育报》、陕西省教育厅以《开创拔尖创新***************培养的“农林模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培养改革纪实》为题,全面报道了学校拔尖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的成绩。2011年5月中国高教学会主办的“全国拔尖创新***************培养模式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北京大学等19所“985”高校专家参加了研讨,大会形成《全国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杨凌共识》对我校拔尖创新***************培养模式充分肯定。求是网、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责任编辑:张珂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