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团委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申报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6-28     浏览次数:

各学院团委(团总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现就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总体原则

1.聚焦为党育人。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主责主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2.把准活动定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把握青年学生认知特点、成长规律,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成效。

3.注重工作统筹。注重项目联动、品牌互动,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小我融入大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返家乡”“青年实干家”“扬帆计划”、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大学生就业实训等工作项目融合开展,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合力。

4.坚持求真务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和推动青年学生将社会观察、感悟思考、调查研究等成果收获转化为推动发展意见和举措。

三、征集对象

我校正式注册在读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

四、实践内容

坚持项目化、品牌化、思政化、课程化建设,以“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多方受益”为原则,促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教学科研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实践基地平台作用,采用集中组织与分散行动相结合、项目化带动等形式,以社会调研、政策宣讲、农技推广、义务支教、环境保护、文化结对、产业帮扶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动。

(一)重点选题

1.怀抱梦想,强化校际协同,筑牢精神根基

(1)沿黄涉农高校学子观“大河之治”专项实践活动。重点围绕黄河流域文化传承、治理成效、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等内容,组织动员沿黄流域涉农高校团员青年,联合开展暑期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以观察者、宣传者和亲身实践者的身份,观“大河之治”,激励广大青年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尽展青春的朝气锐气。(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2)“田园使者西部行”专项实践活动。校团委与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青海大学、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等校团委联合组队,重点开展理论宣讲、科技帮扶、民族团结、校友寻访、教育关爱等实践活动,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不断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2.脚踏实地,强化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

(1)“返家乡”社会实践团。探索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以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实践、社区报到、兼职锻炼等为主要方式,引导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扬帆计划”大学生政府见习。组织青年大学生到省级、市级、区级政府机关开展政务服务(窗口单位)见习、社区(村)实践、企业实习等工作,帮助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综合能力,实现青年与城市共成长。

(3)青年学生骨干“炬火计划”。选派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到青年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杨陵区、咸阳长武县、宝鸡岐山县、渭南富平县、汉中留坝县等)担任团建指导员。重点围绕基层团建、青年调研、文明宣讲、青创服务、产业助力等方面内容开展工作。主要采取“集中服务+定期参与”的方式开展服务,全年线下在岗服务原则上不少于60天,其中暑期集中服务时长不少于20天,引领青年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扎根基层一线,以青年视角、青年方式积极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3.敢想敢为,强化校企协作,彰显青年担当

“兴农强国”就业实践探访行活动。就业指导中心在全国选6个就业典型城市,与当地组织人社部门及不同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沟通合作,每个城市选派1支社会实践探访队伍,以学生对就业关心关切的视角,通过参观、交流、采访等多种形式,去探访和记录每个城市吸引***************的优势和特点,了解企业对高校***************选聘的需求和能力要求、培养路径和未来发展方向等,让学生提前感受城市的魅力、行业的魅力、企业的魅力。(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4.善作善成,强化实创结合,服务国家战略

(1)“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国战略,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师生共创、校地协同等多种形式,立足社会需求开展科普宣讲、科技攻关、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投身科技自立自强。原则上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项目必须参加该项实践活动。

(2)“揭榜挂帅”项目制实践活动。

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中国之治等主题,以“揭榜挂帅”的工作机制,激励各学院、各学科打破壁垒相互融合,鼓励一线教师“主动跨界”,开展社会调研、农技推广、产业帮扶等活动,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精品化建设,实现与科学研究的有效结合,提升实践成果应用的实际价值,为乡村振兴战略常态化、专业化和科学化贡献“西农力量”。(具体选题要求见附件1)

(二)专项选题

1.“乡村振兴·青春建功”专项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返乡参与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志愿服务、粮食安全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依托科技小院、乡村振兴工作站,结合高校专业特色,推广宣传特色优势种业,提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防病治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自然灾害预防等科技支持;组织大学生以“菁彩青农秦乡秦韵”为主题,拍摄宣传反映地方特色美食或农产品、乡村风土人情、陕西地标类文旅IP、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正能量事迹的主题短视频或短片,实践成果可参加陕西省乡村振兴青年短视频创意赛;组织大学生提供农业及相关领域(重点关注数字农业相关领域)内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实践成果可参加陕西省乡村振兴青年“五小”创新赛。

2.“石榴籽一家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中、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石榴籽一家亲”为主题,面向省内民族乡镇、村及西藏、新疆等地,结合青年学生专业特长,组织开展民情社情调查,围绕文化传承、交往交流交融、普通话推广、学业辅导、自护教育等设计开展实践服务项目,帮助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宣传者、践行者。

3.“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生态环保专项实践活动。着重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科普“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知识,面向青少年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围绕秦岭生态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实地考察生态保护情况,调研生态发展问题,就当地“治污降霾”“守护碧水”“守护净土”“垃圾分类”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环保宣教等活动,为美丽陕西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4.教育发展专项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实地调研农村地区发展需求和短板,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发挥专业特长,开展“三农政策宣讲”“农产品直播带货”“科技兴农微课堂”“暑期科技小院”“文旅IP创意设计和营销策划”等贴合农村实际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在乡大学生开展留守儿童学业帮扶、助老服务、普通话推广等志愿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5.“禁毒青力量”毒品预防教育专项实践活动。组织动员实践团队紧扣“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宣传主题,广泛开展《禁毒法》和《陕西省实施<禁毒法>办法》宣传解读;深入学校、社区、乡村等,通过专题调研、发放资料、公益宣讲、文艺展演等形式,开展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涉麻精类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的危害,提升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创新开展禁毒海报、漫画、歌曲、动画、微电影、微视频以及舞台剧、艺术小品剧本等开发制作,在全社会营造禁毒宣传浓厚氛围。

6.“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专项实践活动。鼓励返乡大学生到社区少工委、“青年之家”“童心港湾”等阵地,围绕学业辅导、日间照料、安全自护、心理疏导、文体活动等内容,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帮扶关爱。鼓励高校研究生支教团对已经建立长期支教帮扶机制的学校开展云支教活动,助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7.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专项活动。鼓励高校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与县级团组织结对共建并根据需求情况和供给能力形成项目清单。统筹结合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服务、社区青春行动等 实践载体,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参与社会治理、开展课后服务、组织社会调查、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基层团建等。

8.“文明实践看陕西”专项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全省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等方面,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登门走访、网络征集及发放联系卡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需求,梳理分清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精准制定服务清单,把文明实践与理论宣讲、惠民服务、文化生活、情景体验、情感交流等相结合,吸引群众积极参与,进一步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9.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专项实践动。组织学生实践团队以抗战时期爱国进步青年北上延安为历史背景,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至延安线路为参考,参访革命场馆,调研反映乡村振兴成果的企业,使青年学生实地感受延安精神的内涵,加深对思政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各高校学生专业优势,为促进沿途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10.“法律援助志愿行”专项实践活动。组织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法律援助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投身法律援助事业,进一步充实法律援助力量;组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团,开展法律援助项目调研、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依法为符合法定条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利用法学、语言学、心理学、特殊教育专业优势,为受援人提供专业领域法律援助服务,促进法律服务资源跨区域流动。

11.“九秩接力 薪火相传 强农有我”校友回访专项团。以90周年校庆为契机,鼓励广大学生利用假期之际,积极走访各地校友,传递母校信息,宣传学校发展建设的新声音,聆听校友教诲,收集对学校的建议,当好90年校庆的“宣传员、联络员、调研员”。通过对校友的采访,了解校友的求学以及工作经历,挖掘西农人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故事,汲取当中的宝贵经验,为90年校庆凝聚智慧、贡献力量。

五、组织方式

为突出重点,加强引导,重点选题由校团委统一组织立项,专项选题、其他选题由学院团委(团总支)组织立项。立项团队应提升活动实效和影响力,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申报立项,注重活动的实效和高水平实践成果的产出。鼓励博士、硕士研究生广泛参与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六、活动安排

1.前期动员、组队申报阶段(6月28日—7月5日)

各院团委(团总支)要积极动员,广泛宣传,充分调动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认真做好学生自组团队项目的指导和申报工作。各申请团队要围绕活动主题,联系指导老师,充分论证,撰写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

2.项目评审、立项阶段(7月6日—10日)

针对重点选题,校团委针对重点选题的内容,做好团队组织和动员工作,各团队按照通知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或报名表,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针对专项选题,各院团委(团总支)认真做好项目评审工作,根据团队提交的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附件2)对项目予以考评,并决定是否予以立项。7月10日前将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申报立项汇总表(附件3)交至北绣山活动中心112办公室,电子版发至xinongsxx@163.com。

3.立项队伍培训阶段(7月11日—25日)

校团委及各院团委(团总支)将组织立项队伍开展新闻写作、安全知识、调研报告等专题培训。团队提交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附件4)至各学院团委(团总支)。

7月20日前组织实践团队在“三下乡”活动官方网站进行团队信息报备。

4.活动组织实施阶段(7月26日—8月31日)  

各院团委(团总支)要安排社会实践团队的带队老师,并聘请专业教师加强指导。各实践团队要加强沟通、及时反馈信息,确保实践活动扎实有效。校团委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5.后期总结表彰阶段(9月—10月)

各团队在活动结束后,认真撰写社会实践工作总结和实践报告(附件5),在9月8日前完成结项工作。专项调研团队活动结束后需认真撰写调研报告。10月中旬,学校将举行社会实践工作总结会,交流经验、展览实践成果、编辑优秀论文集等。

七、申报要求

1.每支队伍学生人数为8-12人,带队教师1名,指导老师1名。活动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0天。各院团委(团总支)负责本单位立项的暑期社会实践的管理工作。

2.申报项目学院学生占队伍总人数比例不低于30%,鼓励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联合组队。项目应根据事先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开展活动,同时应附上项目服务地准许开展暑期实践活动的书面材料。

八、活动要求

1.提前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发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按照“确保让每一名大中专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参加至少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结合,周密准备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校团委对各院团委(团总支)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予以一定经费支持,同时也鼓励各单位依托实践教学经费、企业赞助等多渠道为团队配备资金支持。各院团委(团总支)合理确定团队规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带队教师组织工作,结合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经考核合格后,计1个社会实践学分。

2.加强专业指导,提高实践质量。各院团委(团总支)要选派干部教师随队指导学生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要加强对实践团队专业指导,选派团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担任指导教师,鼓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随队指导学生实践,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开展指导教师专项培训,把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等纳入教学工作量。推动校地共建,鼓励实践团队发挥专业优势,研究真问题、提出真办法。

3.做好总结宣传,凝练工作经验。各院团委(团总支)要积极协调新闻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要做好活动总结、选树实践典型、研讨交流等工作,及时将好的经验做法提炼固化为工作路径。要努力推进社会实践成果培育转化,引导广大师生将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和感悟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调研成果基础上形成作品,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活动。

4.注重实效,数字赋能。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继续使用“团聚力暑期社会实践新媒体系统”,帮助学校呈现实践育人成效,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力,持续探索全省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值性评价。各地各学校要不断强化实践团队管理,通过新媒体系统实时记录实践团队足迹,掌握学生出行信息,了解学生出行安全情况,构建量化考评实践育人新机制(系统使用说明另行通知)。

5.强化安全保障,守牢风险底线。各院(所)团委(团总支)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自觉遵纪守法,坚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等各类风险。派出和接收单位要为实践师生购买意外保险,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实践师生要增强安全意识,充分研判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安全有序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联系人:郎  蕊              电话: 87092170

附件:

1.“揭榜挂帅”项目制实践活动选题要求

2.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

3.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汇总表

4.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

5.2024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调研参考方法和成果提交格式


校团委  教务处  研究生院 

学工部  研工部  就业指导中心

2024年6月28日